跳至主要内容

希姆莱

 海因里希·卢伊特波尔德·希姆莱(德语:Heinrich Luitpold Himmler发音:[ˈhaɪnʁɪç ˈluːɪtˌpɔlt ˈhɪmlɐ]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聆听,1900年10月7日—1945年5月2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一名重要政治人物,曾担任纳粹德国内政部长党卫队全国领袖。是纳粹大屠杀的主要策划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希姆莱以预备役身份服役于德意志帝国陆军,并未参加前线战斗。此后他进入大学学习农业,并于1923年加入纳粹党,而后于1925年加入党卫军。1929年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正式任命希姆莱为第四任党卫队全国领袖。此后他担任党卫队最高领导人长达16年,直到1945年德国战败。在16年内,他逐渐将最初只有290人的党卫队发展成一支战斗力极其强悍、拥有百万人的准军事组织。

1933年,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后,希姆莱开始逐渐控制国内警察事务,1934年赫尔曼·戈林将警察指挥权移交希姆莱后使其已完全控制国内的警察机构。并在1936年被任命为德国警察总长。

1943年,希姆莱取代威廉·弗利克兼任纳粹德国内政部长,掌控整个德占欧洲秩序警察安全部队盖世太保纳粹集中营以及武装党卫军,成为第三帝国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党卫队组建了专门负责种族灭绝别动队,作为纳粹种族灭绝的监督者以及党卫队最高领导人,其被认为对造成欧洲犹太人同性恋者共产党人以及罗姆人等大量死亡的纳粹大屠杀以及武装党卫军的战争罪行负有重大责任。

战争后期,由于东线一连串战役的失败以及西线的盟军诺曼底登陆,导致德意志国防军内部一批高级军官试图通过暗杀阿道夫·希特勒从而达到在尚有优势的情况下与盟军进行有条件的和平谈判,试图避免两线作战而导致战争失败。是为7月20日密谋案。暗杀行动失败后,大批军队高层遭到希特勒的清洗处决,其中经过调查而牵连到3名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克鲁格维茨莱本。此后因希特勒对国防军的不信任感日益剧增,转而任命不谙军事的希姆莱担任国内后备军总司令,以及上莱茵集团军群总司令维斯瓦河集团军群总司令。1945年3月的巴拉顿湖战役失败后,他在古德里安大将的劝说下,将军队指挥权移交给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大将指挥,自此失去了对军队的指挥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企图与盟军单独谈和失败后被希特勒免除一切职务。德国投降后逃亡失败并被盟军拘捕,服毒自杀。终年45岁。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帝国议会

  大德意志帝国议会 (德语: Großdeutscher Reichstag ) [2] ,设于柏林,是1933年至1945年的 纳粹德国 议会,并为德国名义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德国纳粹党在成功夺取政权后,迫使政府通过了 《1933年授权法》 ,将原 魏玛共和国议会 转变成永远支持 阿道夫·希特勒 的 橡皮图章议会 。这期间的大多数议案都得到一致通过;此外,希特勒经常于此发表各种演讲。从1933年3月至1942年4月26日,这个纯仪式性的议会一共召开了20次。纳粹德国国会的主席始终是 赫尔曼·戈林 。 在此期间,因为与会者频繁的在会场唱 纳粹德国国歌 ,国会被德国国民戏称作“德国最昂贵的歌唱俱乐部”。 目录 1 背景 2 国会建筑 3 国会选举 4 最后会期 5 相关条目 6 相关文学作品 7 参考资料 背景 [ 编辑 ] 在1920-1923年以及1930年开始,有两个非由宪法的法定文件,可以绕过 魏玛共和国 民选 国会 : 《 魏玛宪法 》第48条紧急命令,赋予 联邦大总统 的特殊权力; 《授权法》施行,尤其1919年至1923年,以及最后的 1933年 。 其中,第一个文件在1930年后被普遍使用。由于德国国会的十分复杂的比例代表制,国会内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多数党。在通常情况下,当上一个 总理 被议会投票赶下台时,对继任者的投票难以获得半数支持,因此不乏总理必须以宪法第48条成立一个仅能处理基础商业事务的政府。 在1933年2月27日的 德国国会大厦纵火 事件发生后,也是颁发 保护德国及其人民法 的后一天,希特勒使用的这些立法上的漏洞,在1933年3月23日强制德国议会通过 德国《授权法》 。在批准该法案后,德国国会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此法案,并允许 政府 (总理)直接根据自己的需求颁布为期四年的法律。在一些情况下,这些由总理颁布的法律可能会违反宪法,但是否违反却始终被 德国政府 所忽略。从那以后,尽管从法律的角度仅有德国政府可以直接颁布正式的法律,权利事实上属于 德国元首 希特勒。德国国会实际上失去了 立法权 ,并放弃行使立法权的责任。 在1933年秋,所有非纳粹党派都被禁止或因恐吓而关闭, 纳粹党 成为德国唯一合法的党派——但实际上该国自“授权法”通过以来已成为 一党制国家 。 在1933年和1939年之间,德国国会共召开过12次会议,并仅颁布四个...

纳粹德国人物

  纳粹德国人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分类  >  各种主题的页面分类  >  按国家分类  >  各国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地理  >  大洲  >  欧洲  >  欧洲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历史  >  历史时代  >  近代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历史  >  各国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人类社会  >  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本页面包括1933年至1945年间与 纳粹党 及该时期德国相关之人物。 子分类 本分类有以下10个子分类,共有10个子分类。 7   7月20日密謀案相關人員 ‎  (2个分类, 9个页面) 纳   納粹醫生 ‎  (10个页面)   纳粹建筑师 ‎  (3个页面)   纳粹德国军事人物 ‎  (5个分类, 1个页面)   纳粹德国政治人物 ‎  (3个分类, 5个页面)   纳粹德国死者 ‎  (2个分类)   纳粹德国移民外国人物 ‎  (7个页面) 与   與納粹德國合作的各國人物 ‎  (11个分类) 被   被纳粹德国处决者 ‎...

帝国议会

  大德意志帝国议会 (德语: Großdeutscher Reichstag ) [2] ,设于柏林,是1933年至1945年的 纳粹德国 议会,并为德国名义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德国纳粹党在成功夺取政权后,迫使政府通过了 《1933年授权法》 ,将原 魏玛共和国议会 转变成永远支持 阿道夫·希特勒 的 橡皮图章议会 。这期间的大多数议案都得到一致通过;此外,希特勒经常于此发表各种演讲。从1933年3月至1942年4月26日,这个纯仪式性的议会一共召开了20次。纳粹德国国会的主席始终是 赫尔曼·戈林 。 在此期间,因为与会者频繁的在会场唱 纳粹德国国歌 ,国会被德国国民戏称作“德国最昂贵的歌唱俱乐部”。 目录 1 背景 2 国会建筑 3 国会选举 4 最后会期 5 相关条目 6 相关文学作品 7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