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英语:fascism意大利语fascismo;德语:faschismus)是一种威权极端民族主义形式[1][2][3]。其特点是对国家领导的个人崇拜、重视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公共机构拥有过度的公权力,强大的社会和经济统一执行力,以及强制镇压反对意见[4]。法西斯主义在20世纪初的欧洲政治中有着显著的地位[5]。第一次法西斯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意大利王国出现,由贝尼托·墨索里尼创建,也是法西斯革命党(他日后执政的国家法西斯党的前身)的创始人,然后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6] 。法西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以及民主主义,因此被放置在传统左右翼政治光谱中的极右翼[7][8][9][10]

法西斯主义者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一场革命,它为战争、社会、国家和技术的性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全面战争的出现和社会的全面动员,打破了平民与战斗人员之间的区别。“军事公民身份”出现了,即所有公民都在战争期间以某种方式参与军事[11]:140-141[12]。这场战争导致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的崛起,这个国家能够动员数百万人在前线服务,提供经济生产和后勤支持他们,并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力干预公民的生活[11]:140-141[12]

法西斯主义者认为,自由民主已经过时,并认为在一个极权主义的一党制国家中完全动员社会是必要的,以使国家为武装冲突做好准备,并可有效应对经济困难[13]。这样一个国家由一个强大的领导者——如独裁者和由执政的法西斯党成员组成的军事政府——来领导,以建立民族团结、维护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13]。法西斯主义拒绝断言暴力本质上是消极的,并将政治暴力、战争和帝国主义视为可以实现民族复兴的手段[14][15][16][17]。法西斯主义者主张反共,采取混合经济,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保护主义干涉主义的经济政策实现国家经济自给自足[11]:188-189。极端形式的法西斯主义者则通常持有“种族纯净”或“优等民族”的信仰,通常与种族主义偏见的某种形式相呼应。这种“纯净”的思想会驱动法西斯政府将视为外人的群体驱逐出境屠杀,强制绝育或是种族灭绝[18][19][20]

意大利德国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击败以来,很少有政党公开称自己为法西斯主义者,而现在这个词通常被政治对手贬义。[21]新法西斯主义后法西斯主义的描述有时更正式地用于描述极右翼的政党,其意识形态类似于或植根于20世纪的法西斯运动[6][22]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帝国议会

  大德意志帝国议会 (德语: Großdeutscher Reichstag ) [2] ,设于柏林,是1933年至1945年的 纳粹德国 议会,并为德国名义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德国纳粹党在成功夺取政权后,迫使政府通过了 《1933年授权法》 ,将原 魏玛共和国议会 转变成永远支持 阿道夫·希特勒 的 橡皮图章议会 。这期间的大多数议案都得到一致通过;此外,希特勒经常于此发表各种演讲。从1933年3月至1942年4月26日,这个纯仪式性的议会一共召开了20次。纳粹德国国会的主席始终是 赫尔曼·戈林 。 在此期间,因为与会者频繁的在会场唱 纳粹德国国歌 ,国会被德国国民戏称作“德国最昂贵的歌唱俱乐部”。 目录 1 背景 2 国会建筑 3 国会选举 4 最后会期 5 相关条目 6 相关文学作品 7 参考资料 背景 [ 编辑 ] 在1920-1923年以及1930年开始,有两个非由宪法的法定文件,可以绕过 魏玛共和国 民选 国会 : 《 魏玛宪法 》第48条紧急命令,赋予 联邦大总统 的特殊权力; 《授权法》施行,尤其1919年至1923年,以及最后的 1933年 。 其中,第一个文件在1930年后被普遍使用。由于德国国会的十分复杂的比例代表制,国会内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多数党。在通常情况下,当上一个 总理 被议会投票赶下台时,对继任者的投票难以获得半数支持,因此不乏总理必须以宪法第48条成立一个仅能处理基础商业事务的政府。 在1933年2月27日的 德国国会大厦纵火 事件发生后,也是颁发 保护德国及其人民法 的后一天,希特勒使用的这些立法上的漏洞,在1933年3月23日强制德国议会通过 德国《授权法》 。在批准该法案后,德国国会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此法案,并允许 政府 (总理)直接根据自己的需求颁布为期四年的法律。在一些情况下,这些由总理颁布的法律可能会违反宪法,但是否违反却始终被 德国政府 所忽略。从那以后,尽管从法律的角度仅有德国政府可以直接颁布正式的法律,权利事实上属于 德国元首 希特勒。德国国会实际上失去了 立法权 ,并放弃行使立法权的责任。 在1933年秋,所有非纳粹党派都被禁止或因恐吓而关闭, 纳粹党 成为德国唯一合法的党派——但实际上该国自“授权法”通过以来已成为 一党制国家 。 在1933年和1939年之间,德国国会共召开过12次会议,并仅颁布四个...

纳粹德国人物

  纳粹德国人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分类  >  各种主题的页面分类  >  按国家分类  >  各国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地理  >  大洲  >  欧洲  >  欧洲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历史  >  历史时代  >  近代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历史  >  各国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人类社会  >  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本页面包括1933年至1945年间与 纳粹党 及该时期德国相关之人物。 子分类 本分类有以下10个子分类,共有10个子分类。 7   7月20日密謀案相關人員 ‎  (2个分类, 9个页面) 纳   納粹醫生 ‎  (10个页面)   纳粹建筑师 ‎  (3个页面)   纳粹德国军事人物 ‎  (5个分类, 1个页面)   纳粹德国政治人物 ‎  (3个分类, 5个页面)   纳粹德国死者 ‎  (2个分类)   纳粹德国移民外国人物 ‎  (7个页面) 与   與納粹德國合作的各國人物 ‎  (11个分类) 被   被纳粹德国处决者 ‎...

帝国议会

  大德意志帝国议会 (德语: Großdeutscher Reichstag ) [2] ,设于柏林,是1933年至1945年的 纳粹德国 议会,并为德国名义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德国纳粹党在成功夺取政权后,迫使政府通过了 《1933年授权法》 ,将原 魏玛共和国议会 转变成永远支持 阿道夫·希特勒 的 橡皮图章议会 。这期间的大多数议案都得到一致通过;此外,希特勒经常于此发表各种演讲。从1933年3月至1942年4月26日,这个纯仪式性的议会一共召开了20次。纳粹德国国会的主席始终是 赫尔曼·戈林 。 在此期间,因为与会者频繁的在会场唱 纳粹德国国歌 ,国会被德国国民戏称作“德国最昂贵的歌唱俱乐部”。 目录 1 背景 2 国会建筑 3 国会选举 4 最后会期 5 相关条目 6 相关文学作品 7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