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卡普政变 是一场企图推翻魏玛共和国的政变,导火线是威玛政府签署凡尔赛条约

 卡普政变 (德语:Kapp-Putsch德语发音:[ˈkapˌpʊt͡ʃ]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聆听,全称卡普-吕特维兹政变,德语:Kapp-Lüttwitz-Putsch) 是一场企图推翻魏玛共和国政变,导火线是威玛政府签署凡尔赛条约[1]。1919年初,正规军威玛防卫军大约有35万人,当中25万人加入自由军团的各个组织。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军队人数最多为10万人,因此政府必须遣散自由军团。1920年3月,政府下令解散艾尔哈特海军旅(Marinebrigade Ehrhardt)。旅长艾尔哈特拒绝从命,向柏林国防军司令吕特维兹将军求援。吕特维兹曾在1918至19年负责组织自由军团,又是狂热的君主主义者,要求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国防部长古斯塔夫·诺斯克停止裁军计划,遭到艾伯特拒绝。吕特维兹命令埃尔哈特旅开赴柏林,部队于3月13日占领该市。吕特维兹是策动政变的首脑,而政变名义上的领袖是沃尔夫冈·卡普——来自东普鲁士的62岁公务员、狂热民族主义者。诺斯克下令正规军镇压政变,但是遇到阻碍。陆军司令汉斯·冯·塞克特将军告诉诺斯克:“国防军不打国防军。”塞克特反对政变,但也不打算镇压。威玛政府被迫放弃柏林,逃到斯图加特,号召德国工人大罢工来对抗政变。工人大罢工令国家陷入瘫痪,政变旋即失败,卡普和吕特维兹逃亡瑞典魏玛共和国能够在1920年逃过一劫,是因为工人阶级愿意协助政府;自由军团的将领大多不支持政变,也许是认为政变不合时机。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帝国议会

  大德意志帝国议会 (德语: Großdeutscher Reichstag ) [2] ,设于柏林,是1933年至1945年的 纳粹德国 议会,并为德国名义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德国纳粹党在成功夺取政权后,迫使政府通过了 《1933年授权法》 ,将原 魏玛共和国议会 转变成永远支持 阿道夫·希特勒 的 橡皮图章议会 。这期间的大多数议案都得到一致通过;此外,希特勒经常于此发表各种演讲。从1933年3月至1942年4月26日,这个纯仪式性的议会一共召开了20次。纳粹德国国会的主席始终是 赫尔曼·戈林 。 在此期间,因为与会者频繁的在会场唱 纳粹德国国歌 ,国会被德国国民戏称作“德国最昂贵的歌唱俱乐部”。 目录 1 背景 2 国会建筑 3 国会选举 4 最后会期 5 相关条目 6 相关文学作品 7 参考资料 背景 [ 编辑 ] 在1920-1923年以及1930年开始,有两个非由宪法的法定文件,可以绕过 魏玛共和国 民选 国会 : 《 魏玛宪法 》第48条紧急命令,赋予 联邦大总统 的特殊权力; 《授权法》施行,尤其1919年至1923年,以及最后的 1933年 。 其中,第一个文件在1930年后被普遍使用。由于德国国会的十分复杂的比例代表制,国会内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多数党。在通常情况下,当上一个 总理 被议会投票赶下台时,对继任者的投票难以获得半数支持,因此不乏总理必须以宪法第48条成立一个仅能处理基础商业事务的政府。 在1933年2月27日的 德国国会大厦纵火 事件发生后,也是颁发 保护德国及其人民法 的后一天,希特勒使用的这些立法上的漏洞,在1933年3月23日强制德国议会通过 德国《授权法》 。在批准该法案后,德国国会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此法案,并允许 政府 (总理)直接根据自己的需求颁布为期四年的法律。在一些情况下,这些由总理颁布的法律可能会违反宪法,但是否违反却始终被 德国政府 所忽略。从那以后,尽管从法律的角度仅有德国政府可以直接颁布正式的法律,权利事实上属于 德国元首 希特勒。德国国会实际上失去了 立法权 ,并放弃行使立法权的责任。 在1933年秋,所有非纳粹党派都被禁止或因恐吓而关闭, 纳粹党 成为德国唯一合法的党派——但实际上该国自“授权法”通过以来已成为 一党制国家 。 在1933年和1939年之间,德国国会共召开过12次会议,并仅颁布四个...

纳粹德国人物

  纳粹德国人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分类  >  各种主题的页面分类  >  按国家分类  >  各国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地理  >  大洲  >  欧洲  >  欧洲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历史  >  历史时代  >  近代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历史  >  各国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人类社会  >  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本页面包括1933年至1945年间与 纳粹党 及该时期德国相关之人物。 子分类 本分类有以下10个子分类,共有10个子分类。 7   7月20日密謀案相關人員 ‎  (2个分类, 9个页面) 纳   納粹醫生 ‎  (10个页面)   纳粹建筑师 ‎  (3个页面)   纳粹德国军事人物 ‎  (5个分类, 1个页面)   纳粹德国政治人物 ‎  (3个分类, 5个页面)   纳粹德国死者 ‎  (2个分类)   纳粹德国移民外国人物 ‎  (7个页面) 与   與納粹德國合作的各國人物 ‎  (11个分类) 被   被纳粹德国处决者 ‎...

帝国议会

  大德意志帝国议会 (德语: Großdeutscher Reichstag ) [2] ,设于柏林,是1933年至1945年的 纳粹德国 议会,并为德国名义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德国纳粹党在成功夺取政权后,迫使政府通过了 《1933年授权法》 ,将原 魏玛共和国议会 转变成永远支持 阿道夫·希特勒 的 橡皮图章议会 。这期间的大多数议案都得到一致通过;此外,希特勒经常于此发表各种演讲。从1933年3月至1942年4月26日,这个纯仪式性的议会一共召开了20次。纳粹德国国会的主席始终是 赫尔曼·戈林 。 在此期间,因为与会者频繁的在会场唱 纳粹德国国歌 ,国会被德国国民戏称作“德国最昂贵的歌唱俱乐部”。 目录 1 背景 2 国会建筑 3 国会选举 4 最后会期 5 相关条目 6 相关文学作品 7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