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保罗·冯·兴登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德国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军衔为陆军元帅。第二任联邦大总统

 保罗·冯·兴登堡,全名保罗·路德维希·汉斯·安东·冯·贝内肯多夫和冯·兴登堡(德语: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Beneckendorff und von Hindenburg德语发音:[ˈpaʊl ˈluːtvɪç hans ˈantoːn fɔn ˈbɛnəkn̩dɔʁf ʔʊnt fɔn ˈhɪndn̩bʊʁk]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聆听;1847年10月2日—1934年8月2日),出生于德意志帝国波森(今位于波兰),逝世于德国东普鲁士拉森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德国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军衔为陆军元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魏玛共和国时期担任第二任联邦大总统(1925年-1934年),也是德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全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

军事生涯的开始[编辑]

兴登堡出生于普鲁士军官家庭,而他也从军开始军队生涯。1859年到1866年,进入军事学校。1866年,以中尉的军衔参加普奥战争。1870年,以军官身份参加普法战争。1903年,晋升为上将,1911年退休。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崛起[编辑]

三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兴登堡重新入役,被任命为东方战线第八军团的司令官。1914年,击败俄罗斯军队,也就是著名的“坦能堡会战”。此战之后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这次胜利后来成为他的名声和传说的基础;但与其共事的人都认为他只是一个傀儡而已(Wooden Titan, 意即巨大的木偶,曾担任一战德军东线参谋长的马克斯·霍夫曼将军曾经对到坦南堡战场参观的客人嘲讽兴登堡在战役当中的表现:“这里是战斗前陆军元帅睡觉的地方;这里是战斗后他睡觉的地方;事实上,这里也是战斗时他睡觉的地方。”),真正运筹帷幄的是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为此兴登堡还获得“你说呢将军”绰号(因为兴登堡遇事时总咨询鲁登道夫“你说呢”)。1916年8月,继法金汉成为陆军最高指挥官。1918年,试图为了营救德皇,劝威廉二世逃离德国。并与新政府合作,试图平息德国内部的动乱。1919年7月凡尔赛和约签署后辞职。在国际联盟的调查委员会前,散布所谓的“匕首传说”(刀刺在背传说),称德国陆军在战场上并未战败,陆军是在停火后被十一月革命“从背后暗算”的。 诚然,做为他神话起源的坦能堡作战计划并不是他拟定的,但做为司令官他的职责和权力就是选定一个好的计划并贯彻下去,在这一点上他绝对比神经质的参谋长鲁登道夫强。鲁登道夫和他闹翻以后说兴登堡是木偶巨人,自己才是做最后决定的人;这是他自我膨胀和对兴登堡极端嫉妒的表现。继他之后担任军需总监的威廉·格勒纳就说:“那些谣传兴登堡是傀儡的说法都是不真实的。根据我的亲身体验,兴登堡的意志极为坚定,旁人只有去执行他的想法和替他去背黑锅的份儿,绝不可能有人能左右他的思想。”

魏玛共和国总统[编辑]

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统德国社会民主党弗里德里希·艾伯特于1925年去世,右翼政党请求兴登堡参加竞选总统。面对政治的腐败,人民的贫困,兴登堡对国家的责任感使他决定参选。4月兴登堡被选为下一任总统,他也是唯一直选产生的总统,5月12日宣誓就职。虽然兴登堡是一个保皇党人,对魏玛共和国持怀疑态度,他依然按宪法执行他的责任,但加强总统的权力,总统的权力不再是象征。

总统内阁的开始[编辑]

1930年,兴登堡不经议会委任海因里希·布吕宁为内阁总理,开始让共和国的国家体制偏向总统制,内阁总理只向联邦大总统负责,不向议会负责。由于当时议会内所有包括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为了防止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而一起支持兴登堡,因此兴登堡得以在1932年再次委任布吕宁为总理。

从帕彭到希特勒[编辑]

兴登堡在纳粹时期的宣传海报

1932年的两次国会选举结束后,兴登堡越来越依靠右翼盟友控制局势。这些人中包括儿子奥斯卡·冯·兴登堡、他庄园的邻居库尔特·冯·施莱谢尔中将和弗朗茨·冯·帕彭。这群人希望帕彭的政策能更偏右翼,而劝兴登堡解雇布吕宁,提名帕彭为总理。最后施莱谢尔本人也继帕彭之后被委任为总理,施莱谢尔试图将纳粹党中的左派格里哥·斯特拉瑟等人拉过来,但没有成功。

1933年1月30日,在施莱歇尔辞职后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虽然兴登堡对纳粹党反感,但他越来越受到施莱谢尔这群人的影响。同年3月24日在希特勒影响下签署由国会通过的授权法案,实际上废除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制度,为希特勒的独裁统治铺平道路。

逝世[编辑]

晚年,兴登堡的健康和智力已有极长时间处在极差状态,因此1934年6月30日长刀之夜时,他已毫无恢复和保证国家法制的能力。

按其遗愿,兴登堡应该简单地葬在他的庄园上,但希特勒将他葬在他过去战胜俄罗斯的战场的坦能堡纪念碑中。兴登堡的死对希特勒来说,算是消除最后一个使他成为独裁者的障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为了防止他和他夫人的棺材被苏联军队破坏,德国陆军将它们转移到马尔堡。它们至今放在那里的伊丽莎白教堂北钟楼的祈祷阁中,经教会首领决定,不再以灯光照亮。

保罗·冯·兴登堡是柏林萨克森州、代特莫尔特、路德维希堡明斯特法兰克福汉堡卡塞尔卡尔斯鲁厄科布伦茨吕贝克纽伦堡波茨坦、哥塔和茨维考的名誉市民。德国巴伐利亚州迪特拉姆斯策尔镇,于2013年12月18日镇全体议会投票21:0通过决议,撤消保罗·冯·兴登堡以及希特勒两人原于1933年获颁予的名誉市民身份。

参考[编辑]


前任: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德国总统
1925年 - 1934年
继任:
阿道夫·希特勒
前任:
埃里希·冯·法金汉
普鲁士/德国大总参谋部总参谋长
1916年8月29日 - 1919年7月3日
继任:
威廉·格勒纳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纳粹德国人物

  纳粹德国人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分类  >  各种主题的页面分类  >  按国家分类  >  各国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地理  >  大洲  >  欧洲  >  欧洲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历史  >  历史时代  >  近代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历史  >  各国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人类社会  >  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本页面包括1933年至1945年间与 纳粹党 及该时期德国相关之人物。 子分类 本分类有以下10个子分类,共有10个子分类。 7   7月20日密謀案相關人員 ‎  (2个分类, 9个页面) 纳   納粹醫生 ‎  (10个页面)   纳粹建筑师 ‎  (3个页面)   纳粹德国军事人物 ‎  (5个分类, 1个页面)   纳粹德国政治人物 ‎  (3个分类, 5个页面)   纳粹德国死者 ‎  (2个分类)   纳粹德国移民外国人物 ‎  (7个页面) 与   與納粹德國合作的各國人物 ‎  (11个分类) 被   被纳粹德国处决者 ‎...

帝国议会

  大德意志帝国议会 (德语: Großdeutscher Reichstag ) [2] ,设于柏林,是1933年至1945年的 纳粹德国 议会,并为德国名义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德国纳粹党在成功夺取政权后,迫使政府通过了 《1933年授权法》 ,将原 魏玛共和国议会 转变成永远支持 阿道夫·希特勒 的 橡皮图章议会 。这期间的大多数议案都得到一致通过;此外,希特勒经常于此发表各种演讲。从1933年3月至1942年4月26日,这个纯仪式性的议会一共召开了20次。纳粹德国国会的主席始终是 赫尔曼·戈林 。 在此期间,因为与会者频繁的在会场唱 纳粹德国国歌 ,国会被德国国民戏称作“德国最昂贵的歌唱俱乐部”。 目录 1 背景 2 国会建筑 3 国会选举 4 最后会期 5 相关条目 6 相关文学作品 7 参考资料 背景 [ 编辑 ] 在1920-1923年以及1930年开始,有两个非由宪法的法定文件,可以绕过 魏玛共和国 民选 国会 : 《 魏玛宪法 》第48条紧急命令,赋予 联邦大总统 的特殊权力; 《授权法》施行,尤其1919年至1923年,以及最后的 1933年 。 其中,第一个文件在1930年后被普遍使用。由于德国国会的十分复杂的比例代表制,国会内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多数党。在通常情况下,当上一个 总理 被议会投票赶下台时,对继任者的投票难以获得半数支持,因此不乏总理必须以宪法第48条成立一个仅能处理基础商业事务的政府。 在1933年2月27日的 德国国会大厦纵火 事件发生后,也是颁发 保护德国及其人民法 的后一天,希特勒使用的这些立法上的漏洞,在1933年3月23日强制德国议会通过 德国《授权法》 。在批准该法案后,德国国会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此法案,并允许 政府 (总理)直接根据自己的需求颁布为期四年的法律。在一些情况下,这些由总理颁布的法律可能会违反宪法,但是否违反却始终被 德国政府 所忽略。从那以后,尽管从法律的角度仅有德国政府可以直接颁布正式的法律,权利事实上属于 德国元首 希特勒。德国国会实际上失去了 立法权 ,并放弃行使立法权的责任。 在1933年秋,所有非纳粹党派都被禁止或因恐吓而关闭, 纳粹党 成为德国唯一合法的党派——但实际上该国自“授权法”通过以来已成为 一党制国家 。 在1933年和1939年之间,德国国会共召开过12次会议,并仅颁布四个...

帝国议会

  大德意志帝国议会 (德语: Großdeutscher Reichstag ) [2] ,设于柏林,是1933年至1945年的 纳粹德国 议会,并为德国名义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德国纳粹党在成功夺取政权后,迫使政府通过了 《1933年授权法》 ,将原 魏玛共和国议会 转变成永远支持 阿道夫·希特勒 的 橡皮图章议会 。这期间的大多数议案都得到一致通过;此外,希特勒经常于此发表各种演讲。从1933年3月至1942年4月26日,这个纯仪式性的议会一共召开了20次。纳粹德国国会的主席始终是 赫尔曼·戈林 。 在此期间,因为与会者频繁的在会场唱 纳粹德国国歌 ,国会被德国国民戏称作“德国最昂贵的歌唱俱乐部”。 目录 1 背景 2 国会建筑 3 国会选举 4 最后会期 5 相关条目 6 相关文学作品 7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