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1871年2月4日—1925年2月28日)是1871年至1945年期间德国唯一一位明确致力于维护民主制度的国家元首。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德语:Friedrich Ebert,1871年2月4日—1925年2月28日),生于海德堡德国政治家。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统,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之一。艾伯特是德意志有史以来第一位经民主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也是第一位平民、第一位社会民主党人和第一位无产阶级背景出身)。同时他也是1871年至1945年期间德国唯一一位明确致力于维护民主制度的国家元首。

简介[编辑]

1913年任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1918年革命爆发后,组成社会民主党领导的联合政府。1919年艾伯特协助制订魏玛宪法,并被推选为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统。

在任期间受到左右两翼的攻击:德国共产党为首的左派以其曾镇压工人起义并杀害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等知名左翼领袖而指责其为革命的叛徒;右派及保皇派以其在十一月革命时曾强令德皇退位并与协约国签署和约为由指责其为所谓的“民族的叛徒”且对其提出起诉。尽管受到了政治上的诸多攻击,艾伯特任内仍恪守宪政原则,极力调和左翼与右翼之间的激烈冲突,议会民主制得以在数次严重危机中幸存下来,这尤其要归功于艾伯特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艾伯特自1920年以来多次呼吁举行总统直选以增强执政的合法性,但由于二十年代初德国国内爆发的一系列右翼叛乱事件导致选举一再推迟。直到1922年10月24日国会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其中规定“在第一次直选总统就职前,他的职位将由国民议会选出的总统任职至1925年6月30日结束。”

1923年11月9日,纳粹党等极右翼势力在慕尼黑发动了啤酒馆政变,企图占领巴伐利亚后向柏林进军,推翻共和国。艾伯特迅速授命陆军总指挥汉斯·冯·塞克特全权负责镇压行动,在政府军的武力优势下,纳粹党的“政变”很快被扑灭,希特勒鲁登道夫等政变领导人被捕。

1925年2月28日,原计划参加总统选举的艾伯特在柏林死于急性阑尾炎,享年54岁。他的逝世被民主派认为是魏玛共和国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前任:
马克斯·冯·巴登
德意志帝国总理
1918年—1919年
继任:
菲利普·谢德曼
普鲁士总理
1918年
继任:
保罗·希尔施
首任总统德国联邦大总统
1919年-1925年
继任:
保罗·冯·兴登堡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纳粹德国人物

  纳粹德国人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分类  >  各种主题的页面分类  >  按国家分类  >  各国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地理  >  大洲  >  欧洲  >  欧洲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历史  >  历史时代  >  近代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历史  >  各国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人类社会  >  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本页面包括1933年至1945年间与 纳粹党 及该时期德国相关之人物。 子分类 本分类有以下10个子分类,共有10个子分类。 7   7月20日密謀案相關人員 ‎  (2个分类, 9个页面) 纳   納粹醫生 ‎  (10个页面)   纳粹建筑师 ‎  (3个页面)   纳粹德国军事人物 ‎  (5个分类, 1个页面)   纳粹德国政治人物 ‎  (3个分类, 5个页面)   纳粹德国死者 ‎  (2个分类)   纳粹德国移民外国人物 ‎  (7个页面) 与   與納粹德國合作的各國人物 ‎  (11个分类) 被   被纳粹德国处决者 ‎...

帝国议会

  大德意志帝国议会 (德语: Großdeutscher Reichstag ) [2] ,设于柏林,是1933年至1945年的 纳粹德国 议会,并为德国名义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德国纳粹党在成功夺取政权后,迫使政府通过了 《1933年授权法》 ,将原 魏玛共和国议会 转变成永远支持 阿道夫·希特勒 的 橡皮图章议会 。这期间的大多数议案都得到一致通过;此外,希特勒经常于此发表各种演讲。从1933年3月至1942年4月26日,这个纯仪式性的议会一共召开了20次。纳粹德国国会的主席始终是 赫尔曼·戈林 。 在此期间,因为与会者频繁的在会场唱 纳粹德国国歌 ,国会被德国国民戏称作“德国最昂贵的歌唱俱乐部”。 目录 1 背景 2 国会建筑 3 国会选举 4 最后会期 5 相关条目 6 相关文学作品 7 参考资料 背景 [ 编辑 ] 在1920-1923年以及1930年开始,有两个非由宪法的法定文件,可以绕过 魏玛共和国 民选 国会 : 《 魏玛宪法 》第48条紧急命令,赋予 联邦大总统 的特殊权力; 《授权法》施行,尤其1919年至1923年,以及最后的 1933年 。 其中,第一个文件在1930年后被普遍使用。由于德国国会的十分复杂的比例代表制,国会内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多数党。在通常情况下,当上一个 总理 被议会投票赶下台时,对继任者的投票难以获得半数支持,因此不乏总理必须以宪法第48条成立一个仅能处理基础商业事务的政府。 在1933年2月27日的 德国国会大厦纵火 事件发生后,也是颁发 保护德国及其人民法 的后一天,希特勒使用的这些立法上的漏洞,在1933年3月23日强制德国议会通过 德国《授权法》 。在批准该法案后,德国国会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此法案,并允许 政府 (总理)直接根据自己的需求颁布为期四年的法律。在一些情况下,这些由总理颁布的法律可能会违反宪法,但是否违反却始终被 德国政府 所忽略。从那以后,尽管从法律的角度仅有德国政府可以直接颁布正式的法律,权利事实上属于 德国元首 希特勒。德国国会实际上失去了 立法权 ,并放弃行使立法权的责任。 在1933年秋,所有非纳粹党派都被禁止或因恐吓而关闭, 纳粹党 成为德国唯一合法的党派——但实际上该国自“授权法”通过以来已成为 一党制国家 。 在1933年和1939年之间,德国国会共召开过12次会议,并仅颁布四个...

帝国议会

  大德意志帝国议会 (德语: Großdeutscher Reichstag ) [2] ,设于柏林,是1933年至1945年的 纳粹德国 议会,并为德国名义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德国纳粹党在成功夺取政权后,迫使政府通过了 《1933年授权法》 ,将原 魏玛共和国议会 转变成永远支持 阿道夫·希特勒 的 橡皮图章议会 。这期间的大多数议案都得到一致通过;此外,希特勒经常于此发表各种演讲。从1933年3月至1942年4月26日,这个纯仪式性的议会一共召开了20次。纳粹德国国会的主席始终是 赫尔曼·戈林 。 在此期间,因为与会者频繁的在会场唱 纳粹德国国歌 ,国会被德国国民戏称作“德国最昂贵的歌唱俱乐部”。 目录 1 背景 2 国会建筑 3 国会选举 4 最后会期 5 相关条目 6 相关文学作品 7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