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巴伐利亚库尔特·艾斯纳1867年5月14日—1919年2月21日),德国政治人物,。1918年至1919年,担任巴伐利亚人民邦元首。艾斯纳遇刺迅速导致革命,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随之成立。

 库尔特·艾斯纳(Kurt Eisner,1867年5月14日—1919年2月21日),德国政治人物,新闻工作者。1918年11月,曾参与德国十一月革命,并推翻维特尔斯巴赫王朝。1918年至1919年,担任巴伐利亚人民邦元首

生平[编辑]

库尔特·艾斯纳生于德国柏林市,父母皆为犹太人。1890年至1895年,担任《法兰克福报》(Frankfurter Zeitung)特约编辑。在此期间,他因撰文批评威廉二世而入狱9个月。[1]1898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907年至1910年,担任纽伦堡Fränkische Tagespost主编。

1917年,加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1918年,因之前涉及煽动军火工人罢工被判叛国罪,进入斯塔德海姆监狱服刑。同年10月,因大赦而出狱。[2]出狱后,参与组织推翻巴伐利亚君主制的革命。

1918年11月8日,库尔特·艾斯纳宣布巴伐利亚成为社会主义共和国,并担任元首

1919年2月21日,艾斯纳在慕尼黑遇刺身亡。艾斯纳遇刺迅速导致革命,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随之成立。、、、


一战德意志帝国灭亡后,巴伐利亚国相库尔特·艾斯纳罢黜了巴伐利亚王路德维希三世,改建共和,自称州长。然而这位持奉社会主义的艾斯纳州长却在1919年被暗杀,其建立的巴伐利亚人民州(Volksstaat Bayern)也随之覆灭。与此同时,伴随着德国十一月革命,更为激进的政权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共产革命在一个月后遭到霍夫曼政府暴力镇压并失败。在1919年8月班贝格宪法(Bamberger Verfassung)通过后,巴伐利亚自由州成立,并成为了魏玛共和国的一部分。随后,右翼极端民族主义者的活动也开始增加。特别是1923年的啤酒馆政变,使得慕尼黑和纽伦堡成为了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纳粹)的根据地。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纳粹德国人物

  纳粹德国人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分类  >  各种主题的页面分类  >  按国家分类  >  各国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地理  >  大洲  >  欧洲  >  欧洲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历史  >  历史时代  >  近代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历史  >  各国历史  >  德国历史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页面分类  >  人类社会  >  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纳粹德国  > 纳粹德国人物 本页面包括1933年至1945年间与 纳粹党 及该时期德国相关之人物。 子分类 本分类有以下10个子分类,共有10个子分类。 7   7月20日密謀案相關人員 ‎  (2个分类, 9个页面) 纳   納粹醫生 ‎  (10个页面)   纳粹建筑师 ‎  (3个页面)   纳粹德国军事人物 ‎  (5个分类, 1个页面)   纳粹德国政治人物 ‎  (3个分类, 5个页面)   纳粹德国死者 ‎  (2个分类)   纳粹德国移民外国人物 ‎  (7个页面) 与   與納粹德國合作的各國人物 ‎  (11个分类) 被   被纳粹德国处决者 ‎...

帝国议会

  大德意志帝国议会 (德语: Großdeutscher Reichstag ) [2] ,设于柏林,是1933年至1945年的 纳粹德国 议会,并为德国名义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德国纳粹党在成功夺取政权后,迫使政府通过了 《1933年授权法》 ,将原 魏玛共和国议会 转变成永远支持 阿道夫·希特勒 的 橡皮图章议会 。这期间的大多数议案都得到一致通过;此外,希特勒经常于此发表各种演讲。从1933年3月至1942年4月26日,这个纯仪式性的议会一共召开了20次。纳粹德国国会的主席始终是 赫尔曼·戈林 。 在此期间,因为与会者频繁的在会场唱 纳粹德国国歌 ,国会被德国国民戏称作“德国最昂贵的歌唱俱乐部”。 目录 1 背景 2 国会建筑 3 国会选举 4 最后会期 5 相关条目 6 相关文学作品 7 参考资料 背景 [ 编辑 ] 在1920-1923年以及1930年开始,有两个非由宪法的法定文件,可以绕过 魏玛共和国 民选 国会 : 《 魏玛宪法 》第48条紧急命令,赋予 联邦大总统 的特殊权力; 《授权法》施行,尤其1919年至1923年,以及最后的 1933年 。 其中,第一个文件在1930年后被普遍使用。由于德国国会的十分复杂的比例代表制,国会内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多数党。在通常情况下,当上一个 总理 被议会投票赶下台时,对继任者的投票难以获得半数支持,因此不乏总理必须以宪法第48条成立一个仅能处理基础商业事务的政府。 在1933年2月27日的 德国国会大厦纵火 事件发生后,也是颁发 保护德国及其人民法 的后一天,希特勒使用的这些立法上的漏洞,在1933年3月23日强制德国议会通过 德国《授权法》 。在批准该法案后,德国国会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此法案,并允许 政府 (总理)直接根据自己的需求颁布为期四年的法律。在一些情况下,这些由总理颁布的法律可能会违反宪法,但是否违反却始终被 德国政府 所忽略。从那以后,尽管从法律的角度仅有德国政府可以直接颁布正式的法律,权利事实上属于 德国元首 希特勒。德国国会实际上失去了 立法权 ,并放弃行使立法权的责任。 在1933年秋,所有非纳粹党派都被禁止或因恐吓而关闭, 纳粹党 成为德国唯一合法的党派——但实际上该国自“授权法”通过以来已成为 一党制国家 。 在1933年和1939年之间,德国国会共召开过12次会议,并仅颁布四个...

帝国议会

  大德意志帝国议会 (德语: Großdeutscher Reichstag ) [2] ,设于柏林,是1933年至1945年的 纳粹德国 议会,并为德国名义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德国纳粹党在成功夺取政权后,迫使政府通过了 《1933年授权法》 ,将原 魏玛共和国议会 转变成永远支持 阿道夫·希特勒 的 橡皮图章议会 。这期间的大多数议案都得到一致通过;此外,希特勒经常于此发表各种演讲。从1933年3月至1942年4月26日,这个纯仪式性的议会一共召开了20次。纳粹德国国会的主席始终是 赫尔曼·戈林 。 在此期间,因为与会者频繁的在会场唱 纳粹德国国歌 ,国会被德国国民戏称作“德国最昂贵的歌唱俱乐部”。 目录 1 背景 2 国会建筑 3 国会选举 4 最后会期 5 相关条目 6 相关文学作品 7 参考资料